“以前河里有很多生活垃圾,河水也比较浑浊,离老远就能闻到刺鼻的气味儿。现在不一样了,河流变得一天比一天清澈,家乡的环境越来越好了。”看着从前的“臭水沟”不见了踪影,从小就生活在二道河畔的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西白音嘎查村民李宏强激动地说。
二道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流经乌兰哈达镇、新城街办事处的多个村屯,是两岸水田的主要灌溉来源,同时也是汛期的重要泄洪河。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垃圾随意填埋,造成河道堵塞,部分生态功能逐渐退化,河流污染问题不断显露。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乌兰浩特市投资4340.03万元,进行了河道垃圾清运、生态护岸、生态隔离带建设等水环境综合治理,使河道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河道综合治理,二道河的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彻底告别了以前脏乱差的局面。而且通过各级河长的大力宣传和严格巡护,现在百姓的环保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上没有往河道里乱扔垃圾、私自拉运河卵石等现象了。”新城街办事处副主任、二道河河长韩香玉说。
和李宏强一样对家乡环境变化感触颇深的,还有高根营子村村民彭殿启。经过持续有效的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他们村里原本的一处废弃矿坑被开发成了“塞北小三亚”——神骏湾生态体验区,月接待游客上万人次。他不仅享受到了村集体经济的分红,还在景区当起了保安,圆了他的“就业梦”。
“以前是‘垃圾场’,现在是‘小三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开心的就是我们当地老百姓了。景区建成后,不仅让我们很多人都实现了再就业,而且还带动了村里经济的发展,村民的收入提高了不少。”彭殿启说。
这背后,是兴安盟各级河湖长的担当作为,是机制、手段创新的成果,是依靠社会各界形成的全民护水力量。
兴安盟河流众多,水系较为发达,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315条,天然湖泊共35个,河湖管理工作使命艰巨,责任重大。长期以来,全盟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河湖管理保护六大任务,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全盟1314名河湖长,累计开展巡河11513次,设置、更新河湖长公示牌706块,解决河湖“四乱”问题69个,河湖水质明显提升,河畅、水清、岸绿的景象成为常态。
“我们平时巡护的内容包括破坏河堤、乱扔垃圾、占用河道、非法采石等行为,一旦发现问题,我们通过‘河长通’手机软件直接上报,非常方便。”见到科右前旗察尔森镇察尔森嘎查书记董立明时,他正在所负责的河段进行巡护。作为洮儿河察尔森段村级河长,他每周都要对负责的近4公里河段进行巡护,坚决做到守水有责、管水担责、护水尽责。
“为使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我旗编制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考核制度等8项制度,并建立河湖‘四乱’销号台账。同时积极推进‘河长+检察长+警长’长效联动机制,把公益诉讼、行刑衔接等司法手段应用到整治河湖‘四乱’工作当中。”科右前旗副旗长、旗级河长李海波说。
兴安盟水利、公安、检察院、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牧等部门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监管,依法查处违法建筑2550余平方米,查处非法违规涉水案件9起,清理违法采砂点3处,没收非法砂石1.6万吨,河湖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在洮儿河察尔森段,记者注意到,河道边除了立有河长公示牌,写明了责任人、职责范围和举报监督电话等内容外,还有一块单独的牌子上写明了该河段存在的问题、治理目标和治理举措。
近年来,兴安盟全面建立了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河湖保护治理管理责任体系,设立盟、旗、县、村四级河湖长1300余名,自主巡河巡湖累计3万余次,发现的800余个“四乱”问题均及时交办、处理,清理整治河道、湖泊垃圾85100余立方米,整治非法违规围垦河湖2000余平方米,疏浚河道46.9公里,并完成293条河流、34个湖泊、近1万公里的划界任务。
【记者手记】
兴安盟河湖长制工作体系较为完善,形成了纵向贯通盟旗乡村、横向涵盖职能部门的工作推动机制,建立了“河湖长+检察长+警长”的协作联动机制,与齐齐哈尔和呼伦贝尔市组建了跨区域河流流域的协调合作机制,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落地见效,河水清、河岸绿、鸟语花香、风光秀美的美好愿景正在成为现实。
【点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兴安盟以“河湖长制”推动“河湖长治”,让全盟河湖实现了由原来的“没人管”到“有人管”再到“管得好”的转变,努力推动河湖治理从“水安”到“水净”再到“水美”的跃升,迎来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风情,让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